跳到主要內容

控制 Gone Girl

和我一起的朋友看完電影後在臉書上說「看完之後,決定不要結婚了」;
另外一個朋友說,「我上了一課:千萬不要娶太聰明的女生」。(對啦,我的身邊充滿了男人。)

 
這部電影是我私心本年度前三好看的電影:控制、雲端情人、明日邊界,當然今年還沒結束(可我的預算已經快完蛋了,所以……)。整部片子幾乎單靠氣氛和節奏就撐住劇情張力,激烈的畫面和用力的演出很少。
 
(舉個例子來說,電影最開始Nick聽說Amy不見的時候,驅車回到家裡,發現門沒上鎖,開門後裡面是第一人稱的找尋視角看見的空盪盪的房子,然後他在報警前在一樓的樓梯跟貓說話。警察來了之後,Nick還算平靜的跟警察對話,一個一房間走過去,警察拿黃色的便利貼出來,原先以為是要作筆記,卻看見他隨手把便利貼往牆上一貼,他的手下也隨之往牆上看了一眼。「啊,原來是在標記要調查的地方嗎?」突然想通這一點的時候他們已經又一面問話一面看了兩三個房間,最後警察和Nick來到門關得密實的主臥室,門一開,啊,貓在裡面。)
 
電影是這樣的,Nick和Amy這對原先很幸福的夫妻,因為種種原因搬回Nick的老家,關係日漸冷漠,在他們的結婚紀念日那天Amy突然消失了,究竟是離家出走?是綁架?還是殺人?
 
嘿,雖然這劇情讓人起雞皮疙瘩,但這就只是誇張了的日常生活。我覺得翻譯片名的人一定對這部電影或小說很有愛,才能夠翻得這麼到位卻又和原文標題毫無關係。人際關係本來就是關於控制,在配合別人和受別人配合之間搖擺。電影裡一而再再而三的以Amy為中心在表演控制或是被控制的戲碼,不過我們平常不也都是這麼過的嗎?在老師面前安靜點、在男女朋友的家長面前乖一點,去迎合我們想像中自己應該是的樣子來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一點。
 
看完之後,我一直在想像一個男性的角色,能不能像Amy這樣冷靜理性而又瘋狂的使壞呢?我是沒有想到,這兒(http://a09201988.pixnet.net/blog/post/41579953)有個有趣的解釋,在傳統的父權體系下,去迎合完美主婦的形象是可以達人自己的目的,因為這樣的作法對階級秩序裡的既得利益者的挑戰,我們很容易覺得她壞,也很容易因為既得利益者的倒台而覺得大快人心。
 
不過,對我來說,我總覺得Amy還是被編劇弄得有些太「壞」了,畢竟演出裡讓觀眾都看到她確實是殺人了、確實是陷人於罪了(也讓原先那種「一個故事由不同人來說會有完全不同的面貌」的光彩被破壞),而有意識的去表演完美主婦之後打倒的,好像也不是父權,而是Nick這個人,而Nick之所以被控制,同樣是因為他選擇去遵守父權社會下對他的期待。
 
唉,搞什麼,這樣說的話,豈不是有些變成Amy踏著同樣是父權受害者的Nick而得到了解放,但做為代價她也陷在這戲裡必須一直演下去了。唯一變動的是Amy透過對Nick的控制,取得了在父權社會下既得利益者的地位,她可以透過控制而在家庭中得到有限的自由,這還真是讓人感到絕望啊。
 
有點想看小說,看看這個故事在小說裡是怎麼說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尿管水球考

Photo credit: Crystal Explosion via photopin (license)   那約莫是intern到一半的時候。記得那天我放尿管就要大功告成,隨手拿起換藥車上的空針想把固定用的水球打起來結束這回合的時候,碰巧路過的護理師一個飛身順手抄起空針: 「且住!你這針筒裡面裝的是……生理食鹽水吧!」   我定睛一看,啊呀,落在換藥車桌面上的空罐子果然是生理食鹽水,顯然是在抽的時候沒有專心。 「多謝女俠提醒,不過……那可以幫我抽一管純水嗎?我得扶著尿管,不太方便。」

文獻管理軟體:關於ReadCube, Mendeley, Papers有時還有其他

出發點 我家的文獻通常是這樣來的: 我有訂閱 Science 的 編輯精選 跟幾個與我題目有關的 關鍵字 實驗室平均來說每週會有一篇書報討論 臉書牆上看似有趣的玩意 它們會先成為瀏覽器上關不掉的分頁,過一段時間或是瀏覽器當掉幾次之後,心不甘情不願的搬家到下載項目,然後很多時候就長住在那兒,直到碰到比較無聊的演講開始整理時才會發現有些東西其實下載了五遍。 使用習慣 會在不同的裝置和系統上面閱讀 尋找一篇文的關鍵字通常是作者、期刊、跟內容的隨機組合 提到依稀記得的文章卻想不起來時會覺得很焦慮 從這幾點出發,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特質是 跨平台同步 、 全文檢索 (最好聰明點)、還有 執行速度快 。 除了這些之外,當然隨寫隨引的引用工具好不好用還有推薦文獻如何也有影響,不過就我來說為了配合協作,引用工具還是配合實驗室,反正也不是那麼頻繁的用上;至於推薦嘛,雖然廣泛閱讀是很重要啦,不過即使沒有推薦功能文獻資料夾裡也都充滿了不認識的孩子,我想推薦功能大半還是滿足屯書癖而已。 Endnote 老牌的文獻管理,作為和 Word 搭配的引用工具來說,除了厚重了點還有搭配追蹤修訂功能有點容易當機之外沒什麼大問題,最近的版本似乎也推出了跨平台同步的功能。其實它也能從 PDF 解析引用資料或是用引用資料尋找全文,不過 PDF 閱讀器相當陽春,我目前只有在寫東西時才會打開它,並不在上面閱讀。 ReadCub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和 Wiley 推廣得相當認真的閱讀器,界面上也算漂亮。在文章管理上使用看起來像資料夾但實質上是標籤的處理方式。它雖然有跨平台同步功能,但只有付費用戶才能使用。 我一開始對於它的擴展 PDF 1 功能很感興趣,但使用起來其實還好,因為我的領域裡有不少論文本來就會用超連結放引用,但它的閱讀器本身卻不支援 PDF 原來就有的超連結,所以常常發生這篇論文沒辦法擴展,但原來的超連結又不能用,只好複製下來 Google 去也。擴展變成一個偶爾方便一些,但大多時候添麻煩的雞肋存在。 除了不支援超連結,它的 PDF 閱讀器在我的機器上 2 字體的渲染也有問題,比起 Acrobat自家的程式,字硬是模糊了不少,快速瀏覽的時候也常發生往後翻去的那頁空白了兩三秒才出現的狀態。另

使用β-lactam類藥物時是否需要先做Penicillin skin test?:從醫學與法律探討

View image | gettyimages.com 這個問題應該困擾很多人很久,尤其是實習醫生們被雜事追著跑之餘還要記十五分鐘後要看結果,這根本是剛好會忘記的時間長度嘛! 所以說,除了各院的內規之外,從醫學上來看到底什麼時候應該要做Penicillin skin test?而從法律的觀點來看,每天Penicillin skin test真的能讓訴訟遠離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