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點
我家的文獻通常是這樣來的:
它們會先成為瀏覽器上關不掉的分頁,過一段時間或是瀏覽器當掉幾次之後,心不甘情不願的搬家到下載項目,然後很多時候就長住在那兒,直到碰到比較無聊的演講開始整理時才會發現有些東西其實下載了五遍。
使用習慣
- 會在不同的裝置和系統上面閱讀
- 尋找一篇文的關鍵字通常是作者、期刊、跟內容的隨機組合
- 提到依稀記得的文章卻想不起來時會覺得很焦慮
從這幾點出發,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特質是跨平台同步、全文檢索(最好聰明點)、還有執行速度快。
除了這些之外,當然隨寫隨引的引用工具好不好用還有推薦文獻如何也有影響,不過就我來說為了配合協作,引用工具還是配合實驗室,反正也不是那麼頻繁的用上;至於推薦嘛,雖然廣泛閱讀是很重要啦,不過即使沒有推薦功能文獻資料夾裡也都充滿了不認識的孩子,我想推薦功能大半還是滿足屯書癖而已。
Endnote
老牌的文獻管理,作為和 Word 搭配的引用工具來說,除了厚重了點還有搭配追蹤修訂功能有點容易當機之外沒什麼大問題,最近的版本似乎也推出了跨平台同步的功能。其實它也能從 PDF 解析引用資料或是用引用資料尋找全文,不過 PDF 閱讀器相當陽春,我目前只有在寫東西時才會打開它,並不在上面閱讀。
ReadCub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和 Wiley 推廣得相當認真的閱讀器,界面上也算漂亮。在文章管理上使用看起來像資料夾但實質上是標籤的處理方式。它雖然有跨平台同步功能,但只有付費用戶才能使用。
我一開始對於它的擴展 PDF 1 功能很感興趣,但使用起來其實還好,因為我的領域裡有不少論文本來就會用超連結放引用,但它的閱讀器本身卻不支援 PDF 原來就有的超連結,所以常常發生這篇論文沒辦法擴展,但原來的超連結又不能用,只好複製下來 Google 去也。擴展變成一個偶爾方便一些,但大多時候添麻煩的雞肋存在。
除了不支援超連結,它的 PDF 閱讀器在我的機器上 2 字體的渲染也有問題,比起 Acrobat自家的程式,字硬是模糊了不少,快速瀏覽的時候也常發生往後翻去的那頁空白了兩三秒才出現的狀態。另外是如果原來就有在 PDF 上畫重點寫註解的習慣,那麼換到 ReadCube 上必須重來一次,因為它不認 Acrobat 重點格式,匯入之後通通變成一片純白。
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痛苦了,字體的部分就算了,當需要速查一張圖或確認一個數字會變成耐心大考驗時,我覺得我和它的緣分就結束了。雖然不得不說它的花式畫重點還有在重點上直接寫筆記的功能強過原生的 Acrobat PDF ,而且客服在碰到技術問題的反應也很快,雖然常常不能解決問題但至少對心情有幫助。
Mendeley
曾經開源但現在被 Elsevier 買下的文獻管理,界面有點醜,不過一般用戶就有 2 GB 的雲端儲存空間,在行動和桌面平台也都有對應的界面能用。
PDF 閱讀器方面,它的閱讀器表現跟 Acrobat 本家相去不遠,在速度上我還可以接受。它能讀取原先畫好的重點,但註解看得到不能讀有點煩人。用它的閱讀器畫重點或做註解時的顏色選擇比本家多,但跟 ReadCube 一樣,重點和註解都是它自家的格式,別的 PDF 閱讀器是看不到的。 Mendeley 有提供把畫好重點寫了註解的 PDF 輸出成通用格式的功能,但輸出之後別的閱讀器仍然是不能編輯的。
它們家的客服相對來說反應也比較慢,上個月3 中旬它的 iPad 界面突然會隨機的登出,基本上來到一個不堪使用的境界,討論區上也是哀鴻遍野,但官方一聲不吭,最後花了三五天默默的放出了更新修好這個問題。
說是這麼說,我目前還是定居在Mendeley,閱讀器堪用、程式內的關鍵字查詢還算可靠、不用訂閱的跨平台同步都在我能適應的程度。
Papers 3
從大學時期就久聞 Papers 的大名,傳說中「如果是用蘋果的話,那就不用煩惱文獻管理要用什麼了」、「唯一選擇」、「怎麼不移植到微軟平台呢」的評價實在讓人心癢癢的。於是在老電腦爆炸換成蘋果之後,我也就嘗試了一下,目前它是有三十天的免費試用期的。
不過不知道是我對它的期待太高還是怎麼樣,在我的電腦上主程式的執行有些遲緩,雖然 PDF 閱讀器運作的不錯,又可以用 DropBox 做同步,但是主程式的頓感實在太重,我連一天都用不滿就放棄它了。
如果有人能告訴我這大概是什麼問題,還請多多指教。不過後來想想它不會是我最好的選擇,在微軟平台上沒有辦法用實在是有些煩人。不過它現在被 ReadCube 的發行商併購了,或許兩支程式會合而為一,或者參考 ReadCube 經驗製作微軟版的 Papers 吧。
Zotero
它是以瀏覽器為基礎的文獻管理擴充功能,我在非常非常久以前4 曾經試用過一段時間。以瀏覽器為基礎就表示執行它應該會是跨平台的,而搭配 DropBox之類的空間使用也能做到同步資料庫。當年在嘗試的時候它的 PDF 解讀上有些小問題,經常抓不到正確的文章資料,讓我這次搬家沒有優先試它,但看起來這個問題應該是早就解決了。
以開放度和彈性來說,因為是以瀏覽器為基礎,所以它的閱讀和畫重點應該都沒什麼接軌上的問題,放棄它單純是因為我的瀏覽器作為資訊焦慮的載體本來就已經超載了,不想再增加它的負擔而已。
小結
我有些意外目前試過的軟體,在尋找文件的表現上都比 Pubmed 本身要差一些,更別說跟 Google 比了,即使關鍵字沒有下錯,大概只有五六成機會能一次就找到心裡的文章,其他時候還是要增補或者是修改關鍵字,可能搜尋不是那麼好做吧。
各家在文書處理時的隨寫隨引擴充功能彼此不相容,所以暫時只能把文獻管理和引用分開處理,如果這邊能有共通格式的話就好了。
我對於廠商自己搞出來的特規有輕微反感,所以像 ReadCube 和 Mendeley 以私有格式存重點跟註解不時會覺得煩,但如果它把對原生 Acrobat 的支援做到能讀能寫的話,我可能根本不會發現它是私有格式就是了。
在iOS上我目前還是找不到比 GoodReader 順手的閱讀器,所以試過用 GoodReader 讀,同步回 Dropbox 更新 Mendeley 的資料庫,但這實在是太麻煩了。
有時候會覺得花時間挑文獻處理軟體的時間比真的讀的時間還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