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e Albert, editor-in-chief of Science
*It's a editorial on Vol.326 of Science
人常常是透過一連串在由那些有成就的科學家們指導的實驗室裡拜師學藝的過程,追求著「研究」這件事。我個人在科學上的導師是在哈佛大學的Jacques Fresco 和 Paul Doty,在他們那兒我不只學會了技術上的細節,也學習如何像個科學家一樣的思考。在試誤的過程中與兩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學會如何認出真正重要的問題、如何批判性的思考、還有如何設計出有效的研究策略。由於人在科學界未來的成就大大的受到他早期的經驗影響,對於有志於科學的人而言,明智的選擇自己的導師是極為重要的,不過不幸的是,究竟什麼是「好的選擇」並不總是那麼明顯。在這裡,我以我過去的經驗為年輕的科學家們提供一些建議,或許能讓你們在這艱困的抉擇中更容易做出明智的決定。
比起學著如何以一個獨立的研究者身分來像探險家一樣擴展現有知識的邊境,求取博士學位本身反而沒那麼重要。我給研究生們的第一個建議是挑選一個由具有高科學成就與高道德水準的研究者所帶領的實驗室開始你的研究生涯。藉著徵詢那個實驗室的成員或是過去的成員的意見與聽取該領域中其他科學家的評價,我們可以得到極為重要的資訊。同樣重要的是找一個願意花精神在訓練學生成為科學家的導師。有時優秀的科學家會成為糟糕的導師。通常有成就的學者最多只能訓練十來個學生以維持富創造力、令人興奮而互助的學習環境。另外,有時在人數極少的工作團隊中追隨出色的新進教授會讓人得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就讀研究所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學習如何做研究,同時也為了找出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所在,想同時達成這兩個目標就必須擁有創造新手法與想法的能力。在我的經驗裡,新手科學家通常只有藉著從自己設計的實驗中得到發現而建立起面對未知的勇氣。因此優秀的導師會提供適當的指導,以免學生花費時間在沒有生產力的工作上,但又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
讓他們能自在的創新並從錯誤中學習。
在我所擅長的生物領域中,新手科學家們通常會經過兩次拜師學藝的過程:一次是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另一次是緊接著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在選擇博士後研究工作前,最好在心中有清楚的長程職業規畫。這個時期的科學家們應選擇那些與他們現有的技術互補的實驗室。舉例來說,在寫作博士論文的過程中成為一個熟練的酵母基因專家的博士可能會選擇一個蛋白體生物化學相關的博士後研究工作,並在將來整合自己在生化與基因學上的技術與知識來解決那些沒有太多具同樣能力的研究者的領域的問題。
當然,一個科學家的成功並不只需要技術,還需要有野心到設計針對那些重要而令人興奮的困難問題的研究方針、創新到敢於做出從未有人做過的嘗試。有無數可能的實驗方法,但只有極小的比例能得到真正值得的結果,做出正確的選擇需要大量的思考與創意,也必須要有冒險的勇氣。
資深的科學家有責任維持一個讓年輕科學家無論選擇什麼領域都有機會成功的環境。下一期的編輯的話將會提到確保那些追求將人生奉獻給研究的人的創新與冒險能有相應的回報的重要性,而一個新的關於科學工作的專文系列則著重在與一群勇敢的科學家們,關於選擇學校、導師與研究主題的對話錄。
留言
張貼留言